01
以退为进,这位政界大腕用高超智慧守护政治节操
周必大:南宋政坛政治清流的引导者
◆ ◆ ◆
文 | 砍柴歌
砍柴歌书读得少,但遇事喜欢胡思乱想。
最近对一个高大上的问题很感兴趣:“我大中华最具有普遍性或共通性的民族特质是什么?”
经过一番研(瞎)究(想),得出一个结论:咱们的民族性格过于复杂,想要总结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族特质,太不靠谱了。
但要论什么东西最能调动咱中华老少爷们儿的凝聚力,答案就比较明显了:节气或节操。
▲民族英雄林则徐祠堂
古往今来,我们都痛恨汉奸、卖国贼,敬仰民族英雄;我们都喜欢正直的人,凡是清官,不论其能力大小,只要他没有私心,咱们就能把他抬进祠堂里去世代歌功颂德。
所以说,节气这种东西,有可能是中华民族意识形态里最高端的战略导弹,堪称镇国之宝,精神大杀器。振臂高呼下,莫有不从的。
那么问题来了,由古至今,大中华哪个朝代的人最有民族节气?经验告诉我们,凡是带最字的问题都不好解答。
▲岳母刺字
但如果说宋朝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历史段落,相信您不会反对。岳飞、文天祥,如雷贯耳。有人忍不住抬杠了:“那秦桧怎么说?”您说得太对了。
岂止是大宋,纵观历朝历代,在我们的历史记录中,奸臣和忠臣的比例差不多是对半开的。中华自古多英雄,但也盛产奸臣。有一个非著名的砖家认为,在真实的历史官场土壤中,奸人可能要多于清官。
在封建帝制下,大多数时候,都是奸臣当道居多。根据“缺什么补什么”的营养定律,民族节气之所以会成为我们最重要的精神资产,怕是有一定原因的。
▲靖康之耻
话说北宋灭亡,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投降派居多,导致发生“靖康之耻”事件:连宋徽宗、宋钦宗以及一干皇室妻妾都被金国扣押做了人质。
北宋亡国,好在康王赵构大难不死,逃难得归,并几经辗转建立了南宋王朝,为大宋血脉续了香火:“苍天啊大地啊,保佑我赵家江山万年不倒吧!”
但悲催的是,赵构成为宋高宗后,并不吸取教训。他一味信任秦桧这个奸臣,时局不可避免地朝“对金议和”甚至是对金称臣的方向堕落。好在这中间还出了个岳飞跟金人过招,为南宋早期的腐朽政局遮挡了一丝历史颜面。但岳飞终究还是被迫害死了。
南宋政权终于在秦桧等人的主导下,于1141年跟大金签订了议和协议:金国不再南侵,南宋也别惦记着光复中原了;附加条款——南宋每年都要向金国送礼称臣。憋屈是憋屈,但南宋也由此换来了几十年的太平光景。
02
铺垫了这么多,我们的主人公周必大终于登场了。快速安利一下周必大人物简介:江西吉安人,他祖上几代人都是当官的;他出生一年后,南宋新立;二十五岁考中进士,当了十年小官小吏。
▲周必大画像
有一天,宋高宗看到了他写的公文,漫不经心地说了句公道话:“这小子文笔不错,适合起草诏书。”从此周必大进入了皇家的视野。
周必大父母死得早,出身算是低微。但他有个远大志向:“我要改变大宋奸臣当道的局面。”如今万事俱备,就等秦桧快点挂掉。民间痛恨秦桧的人多了去了,好多人天天扎小人诅咒他。结果秦桧就在1155年的时候挂掉了,终年66岁。
但周必大的机会还是没能很快到来。一朝天子一朝臣,他还要等宋高宗下台才行。
▲周必大跋卢鸿《草堂十志图》,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。
宋高宗作为南宋第一个皇帝,也有他贤明的一面:主动禅位。这也开启了后来诸多南宋皇帝喜欢在盛年时期就禅位给后人的惯例。1162年,宋高宗主动禅位给他的远房族亲赵昚,这就是宋孝宗。
周必大眼睛亮了:“我的机会来了。”宋孝宗在位二十八年,他就是周必大一生当中最重要的大boss。在宋孝宗眼里,周必大有多重要?
这么说吧,宋高宗有秦桧,宋孝宗有周必大。作为臣子,周必大和秦桧的地位是相当的,只不过两人的官品是一正一邪,互为水火罢了。
03
朝廷重臣不是一朝一夕修来的,都要有个过程;周必大也不例外。但不管起步高低,周必大的发达路径跟已入土的秦桧是截然相反的。
秦桧是溜须拍马得宠(奸臣的标配有没有),周必大则以批评皇帝而发达:“皇上啊,你这事做得不对。这个不行、那个不行……”做一个有节气的忠臣,为和平时期的南宋政权引入政治清流,是周必大的梦想。
▲周必大跋李结《西塞渔舍图》,纵40.7厘米。大都会美术馆藏。
实现这个梦想的难度太大了,必须要有高超的政治智慧。周必大做到了。如果说笔杆子是他的政治资本,那么以退为进就是他的政治手段……
周必大干过的差事很多,鉴于古代的官职都很难懂,小官小吏的简历就不详说了。反正宋孝宗刚即位的时候,周必大官职不大,但却是能够接近皇帝的重要角色:大概是起草文书、奏事一类的工作职能。
有一次后宫干预朝政,违规提拔官吏,周必大就跟皇帝争执起来:“国有国法,家有家规。违规用人怎么可以?”宋孝宗很是错愕:“原以为你只会写文章,没想到你如此刚强正直。”至此对周必大刮目相看,并充分给足了他面子,阻止了违规用人。
后来宋孝宗亲自提拔了两位宠臣,但这两个人能力不足、作风不正。周必大又找皇帝抗议去了:“这事儿也不合规矩。朝中上下,大家都有意见。”皇帝也是要面子的人,心想我就任命这俩人了,你能怎么滴吧。
周必大急了:“那你就把我调走吧,我宁愿去庙观里当闲差。”你瞧,周必大就是这么硬气。宋孝宗面子下不来,就把周必大调任地方当闲差去了。这一去就是好几年。
04
1170年前后,周必大在福建当闲差。有一次奉旨进宫见驾,提了很多有见地的谏言。宋孝宗一看:“这老小子确实有才,我还得把他弄回来。”于是宋孝宗给周必大升了职,召回宫中负责起草诏书工作。把周必大下放地方历练了几年,宋孝宗的面子回来了,周必大也实现了以退为进的升职目的。这就是跟皇帝博弈的智慧。
▲周必大款《赞语》
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,按理说之前周必大干预皇帝对官员的违规提拔或任命,吃了亏,不该再犯同样的“错误”才对。宋孝宗也是这么想的,但周必大不这么想。
1172年,宋孝宗对外戚中一个叫张说的人提拔任职。张说这人口碑不好,周必大认为此人不能提拔,所以又在宋孝宗面前抗议,并拒绝起草对张说的任命诏书。
宋孝宗真是怒了:“大宋江山到底是我的还是周必大的,我说话还不好使了是怎么着?”下令对周必大贬官处理。谁知周必大嘴硬得很:“我巴不得去地方当闲差咧,不过有一条,我现在身体有恙,我得先回家养病。”
宋孝宗对于周必大以退为进的博弈路数真是头疼不已,气消之后,一方面觉得宫廷实在少不得周必大,另一方面也觉得周必大的倔脾气也蛮可爱,于是不久就原谅他了。周必大忠直刚烈的名气也在朝野上下传开了。
此后周必大的宫廷官路那是节节攀升,他对宋孝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,宋孝宗也不断采纳他的治国意见,越来越离不开他了。周必大说:“皇上你要广开言路啊,多听取大臣意见。”宋孝宗就下了一道指令,欢迎朝野上下提意见。不久周必大当上了兵部侍郎,说话更有分量了。
05
宋孝宗很想在任内有所作为,虚心求教周必大:“我当皇帝时间不短了,感觉没什么成就啊。这事怎么破?“
周必大试探说:”那我就实话实说?“ 宋孝宗: ”那当然,我就好比是唐代李世民,你就是魏征。尽管说。”周必大说,皇上啊,你最大的问题就是频繁更换地方将领和官员,人家屁股还没坐热,又被你调走了,怎么干出成绩?宋孝宗一听有道理,这事要改革。
▲古代蹴鞠
中国古代流行踢足球,那会儿叫蹴鞠。宋孝宗也时不时上球场,跟一帮宫廷宦官踢球。瘾头来了,哪怕到球场边看看也高兴。
但周必大就来阻拦他了:“皇上,大宋的国仇还没报,中原等着我们去光复,你要勤勉工作,自珍自爱啊,不可贪图安逸。”宋孝宗一听这话,脸都绿了,虽然心里不爽,但又觉得周必大说得有道理,当场承诺不再贪玩。
毕竟周必大祭出了“国仇”大招,关系到民族节气问题,精神大杀器,宋孝宗想不服都不行。由此可见,周必大很善于打“政治正确”这张牌,这也是政治智慧的一种。宋孝宗继续给周必大升官。
反正,在周必大的影响下, 43 35907 43 15535 0 0 3561 0 0:00:10 0:00:04 0:00:06 3560孝宗期间,南宋政治风气越来越好,皇家政坛难得有了一股清流。
▲宋孝宗 赵昚
周必大心想:“我要是官再大一点,肯定能更多地影响朝野风气,为大宋带来正能量。”一方面他也确实想家了,另一方面也是以退为进的策略需要,周必大去找宋孝宗商量:“皇上,我岁数大了,想辞官回家。”宋孝宗一想,那哪行啊,眼下朝廷缺谁也缺不得你周必大呀。“除非你能找到跟你一样优秀的人来替代你,否则辞官免谈。”
宋孝宗说,“这样吧,再给你升官,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大学士。”至此,周必大身居高位。
▲周必大入直诗一首
自古以来,皇家的枕边风都比较强劲。这不,宋孝宗的后宫又有爱妃引荐亲属要做郎官了。宋孝宗头疼不已,干脆交待人事部门自行决定怎么办理,他实在不想再为这种破事面对周必大了。
果然他还是绕不过周必大,周又说了:“皇上,人事部门怕是办不了这事啊。不办吧,违抗您的旨意;办理吧,又有违朝廷行政规定。不好为难他们。”宋孝宗说,那我怎么办?我要是不给办,后宫会有怨言啊。周必大说:“该给的不给,会有怨言。不该给的东西本来就不能给,这有什么可怨的呢?”
宋孝宗心想也是,回绝了后宫不合理的要求。皇帝越来越感受到周必大的重要。
▲司马光画像
周必大身材高大而脸庞清瘦,样貌如同野鹤。宋孝宗有一天退朝空闲时,看看周必大的背影,又看看墙上司马光的画像,感叹说:“宰相之才,只是福薄。”一个老宦官听出了孝宗的画外音了,就说:“皇上表面上感叹的是前朝宰相司马光,心里惦记的怕是周必大吧?因为臣观察司马光的画像,也像周必大一样清瘦。”
宋孝宗会心一笑,于是提拔周必大任宰相。一个皇帝怜爱一个大臣至此,基情四射有没有?
06
得益于宋金和平协议,宋孝宗在位28年,坐拥的是太平江山,期间几无战事。周必大做的也是太平官。
▲韬光养晦书法
但太平时期并无小事,周必大心里所想的,是“韬光养晦”四字。为朝廷政治引入正清风气,守住君臣节气,就能增强国力。宋孝宗何尝不想攻打金国,收复中原失地,为大宋皇室报仇雪恨?但实力不逮,不能为也。
周必大也是持这种观点的。不过周必大有一个心理前提:“不可举兵雪恨是现实所迫,但守住国格是必须要做到的。”
大金根据双方议和协议,每每向南宋索取礼金。周必大发声说:“礼金不得不送,但我大宋不可向金称臣。两国互为敌对国,本质不能变。”宋孝宗接受了这个建议,心里多少有丝丝的安慰。做阿Q事小,精神尊严还是要有一些的。不能从精神上征服南宋,大金当局深感沮丧。
话说禅让皇位后安心养老的宋高宗,终得长寿。高宗辞世后,宋孝宗想派使者向大金禀报。周必大出面拦住了:“这种事是我们的内政,向大金报告,有辱国格。”
▲宋徽宗赵佶文会图局部
听了这话,孝宗腰杆也硬了,取消禀报。大金听闻高宗去世,主动派使者来吊唁。宋孝宗心想,既然人家来了,我总得在御殿前接见使者吧?周必大又不高兴了:“逝者为大,皇上就在节孝房接见金国使人吧。”
孝宗一听,怎么周必大总能说到我的心坎里呢?一拍大腿,对,就这么办。于是以披麻戴孝的着装接见了金使。外交无小事。此举有效维护了南宋皇家尊严。
晚年的周必大心想自己的使命也完成得差不多了,这次是真心实意想辞官回老家。无奈宋孝宗也有了隐退的心思,他想效仿宋高宗提前禅让皇位,但又觉得禅位后朝廷更离不开周必大这种有见识、有胆魄、心地忠良的老臣,所以跟周必大说:“你务必留下辅助新君。我先颠儿了。”话已至此,周必大只好允诺。
07
1189年,宋孝宗将皇位禅让给儿子,这就是宋光宗。周必大遵守诺言留守朝廷。但宋光宗是个脑壳有问题的人,干了几年就不想干了,又把皇位禅让给了自己的儿子,这就是宋宁宗。
▲禅让图
历经四代君王,周必大自然成了宋宁宗心目中的老古董了:“这个老东西,我才不要看他的脸色。”官职越来越闲,周必大自然干得也没意思了,三番五次想辞官回家养老。无奈宋宁宗就是不允许:“我得做样子给天下看,我还是尊重四代元老的。”反正周必大骑虎难下,直到临死前也没有真正退休;至少名义上还担任着官职。
公元1204年,周必大得病老死,享年七十九岁,走完了自己高风亮节、尽忠守节的政治生涯。还好宋宁宗代表赵家皇室,良心发现,悲恸大哭,追赠周必大为太师,并赐谥号“文忠”。
▲《掖垣类稿》七卷,宋周必大撰,明抄本
周必大从政生涯几十年,历经四代君主,他的政治操守深刻影响了南宋政坛,尤其是宋孝宗时期,皇家政权算是开明的。奸人辈出的大宋,难得有几十年的清风光景。政治的清流像一条大河,润泽中华。民族节气价值取向,深深根植于南宋朝野。
1279年宋元山崖海战,宋将陆秀夫携八岁小皇帝跳海自绝,十几万军民跟随自尽殉国。
▲文天祥
早前被俘的文天祥,更是一心求死: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后来就连残留人世的后宫粉红们,也纷纷自我了却性命,做了巾帼。
南宋到底是亡国了,但其间君臣上下表现出来的民族节气,点亮了中华五千年史。精神刚烈至此,多少跟周必大当年的工作铺垫有关。
砍柴歌给周必大这么高的历史评价,他在九泉之下应该会很欣慰:“严重同意实事求是的历史观!此处应该点赞!”
匾额《节推》,由周必大所题,表达了周必大对北宋末年的忠良前辈的敬仰之情。某种程度上,此匾所含精神更是周必大自身的一生写照。据考证,该匾的题匾制作时间为1170年前后,大概是在周必大被下放到福建当闲差时所题(匾额的发现地也在福建)。
(完)
南宋名臣周必大 题【节推】匾
(福建品藏文化公司藏品)
周必大题【节推】匾 局部
文字:砍柴歌
图片来源网络
本期编辑:优优
猜你喜欢:长按识别二维码
公众号ID:zhpctx
品藏天下,怀古惜今
块块荣匾豪门事,待追忆
件件华艺巨匠心,绽异彩
古曲今颂,天下品藏
品藏天下
▼ 点“阅读原文”,一键关注品藏天下,还可查阅往期精彩内容。